緩解氣荒 亟待完善天然氣儲氣調峰體系
原題:緩解"氣荒"保障供應 專家:亟待完善天然氣儲氣調峰體系 來源:人民網 記者:李彤)
人民網北京3月18日電 (記者李彤)“儲氣庫工作量與天然氣產業不匹配”、“天然氣消費季節性特征明顯”……冬季“氣荒”是個老話題,在日前召開的“中國儲氣庫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”論壇上,多位參會專家表示,要加快完善天然氣儲氣調峰體系,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。
中國石油學會理事長趙政璋介紹說,我國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探索地下儲氣庫建設,1999年建成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商業調峰儲氣庫。目前已建成地下儲氣庫25座,天然氣年調峰能力由5.2億立方米接近100億立方米。這彌補了我國天然氣工業產業鏈的空白,為調峰保供和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。
但與此同時,天然氣消費季節性特征仍較為明顯,全國冬夏季平均峰谷差達1.71。有業界人士表示,目前儲氣庫工作量僅占天然氣消費量的3%左右,與我國快速發展的天然氣產業不匹配,同國外12%的平均水平比也存在較大差距。
“國家清潔能源發展戰略推動了天然氣產業快速發展,預計2030年天然氣表觀消費量達到5500億立方米,占一次能源比例將達10%以上。”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總經理馬新華認為,盡快完善天然氣儲氣調峰體系,已成為國家能源儲備的重要課題。
調峰保供對儲氣庫建設提出迫切需要,馬新華說,季節用氣波動大,一些地區冬季用氣量是夏季的4-10倍;資源與市場距離遠,氣田在西部、市場在東部,管道長度超過4000km;進口氣量比例高,2017年天然氣進口比例達39.5%。
“大規模天然氣進口和非常規氣產量需要更多的儲氣庫。致密氣、頁巖氣等非常規氣開發成本高、單井產量低、穩產難度大;進口氣受政治、極端天氣、管道安全等影響,突發減供時有發生。這給穩定供應帶來了不確定性,儲氣庫調峰保供的重要性越發突顯?!彼f。
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張玉清表示,世界各國儲氣規模與其天然氣資源、管網完善程度、用戶消費結構、進口依存度密切相關。對外依存度越高的國家,越重視儲氣庫的建設。
“儲氣庫建設不足,夏季壓產及冬季壓減用戶用氣量,對上游生產及下游銷售也會造成影響?!彼ㄗh,加強“煤改氣”工作與上游資源供應的規劃銜接,確保新增用氣需求的資源供應;制定上游企業聯合保供預案,實現國產氣、進口管道氣與LNG接收站協同保障調配能力;加快推進我國居民用氣價格市場化改革的步伐,確保供氣商、運營商和消費者各方利益合理化。
馬新華表示,可結合我國天然氣總體格局和儲氣庫建設,形成西部天然氣戰略儲備為主、中部天然氣調峰樞紐、東部消費市場區域調峰中心的儲氣庫調峰大格局。
“體制機制有待完善,要提升綜合保供能力。”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副院長鄒才能認為,儲氣庫投資、建設與運營主體尚未實現歸口統一管理,職責相對分散;天然氣生產、運輸、終端銷售均有調峰責任義務,各方(油氣公司、燃氣企業、地方政府)承擔職責尚需進一步落實。
鄒才能建議,國家設立重大專項資金支持儲氣庫前期評價及建設工程,提升儲氣庫建設速度;制定調峰氣價,減輕企業的經營壓力,提高各方建庫積極性;進一步開放交易市場,實施庫容、工作氣量及調峰能力的靈活交易;推動國家、地方、企業共建儲氣庫,確保調峰保供和戰略儲備的中長期目標實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