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北油田一電泵井刷新國內同類“長壽井”記錄
3月14日,筆者從西北油田采油二廠獲悉,由該廠采油管理三區管理的TH10208電泵井,自2011年8月5日檢電泵生產至今,再沒有進行過檢泵,已運行2416天,累計貢獻原油產量8.07萬噸。單井免修期創中石化新高,同時,也刷新了國內陸上石油開采單井新紀錄,是一口名副其實的“長壽井”。
該井何以如此“長壽”呢?這是得益于該采油管理區職工努力探索實踐,對電泵井管理不斷深化創新管理的結果。過去,由于受電泵機組的特殊構造和西北油田超稠油油藏的特殊工作環境,它的抗干擾和抗沖擊能力極弱,異常停機頻繁發生,既影響正常生產,又要檢泵修井,使生產成本上升。
為了科學創新管理好電泵井。多年來,該采油管理區職工群策群力,經過潛心探索研究,最終推出了電泵井“1241”標準化管理工作法”。即1個宗旨:標準化管理;2個原則:數字可視化、生產技術化;4個支撐:動態管理、電子巡檢、合理注采、設備平穩;1個強化:強化執行力。具體做法:也稱為旬度工作法。即首先針對電泵井管理中生產運行影響因素,在電泵井操作間張貼布置井身結構圖、電潛泵下泵檔案、異常處理辦法、異常停機記錄及調參記錄登記表等,切實做到電泵井日常管理“三有”特征:有根據、有記錄、有反饋,將責任落實到人,并詳細跟蹤記錄并反饋每口電泵井參數調整效果,做到后期分析以單元為面,單井為點,“點面結合、一井一策、閉環化管理”,每旬度一次操作規范總結,杜絕人為操作失誤;在摻稀參數方面,加大摻稀優化力度,根據能量趨勢做到稀油合理匹配,加強水套爐的維護保養,確保摻稀溫度穩定合格,每旬度一次對摻稀優化經驗總結,做到科學優化摻稀,杜絕摻稀異常;針對地面影響因素,建立定期電泵井設備檢修制度,摻稀系統從計轉站到井口濾網清理工作日常化,每旬度對井站摻稀系統全面檢修一次,并建立對應臺賬,把設備問題保證為零,杜絕異常停機。由于,通過堅持不懈的科學創新管理,成就了這口“長壽井”。同時,也為科學管理該區其它電泵井,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和技術支撐,呈現了“一花引來百花開”的景象。
(呂德群 石正文)